40岁阿姨荒野大镖客一电影内容,人体yishu,刺激战场16岁以下,丰裕纵满2588

      <video id="0eipn"></video>

      首頁 > 文旅

      鄉(xiāng)愁是一碗南門口米粉

      來源:邵陽新聞網(wǎng) 作者:曾錦標(biāo) 2020-08-29 10:21

      昨夜夢回武岡,夢中又品嘗到久違了的南門口米粉。

      常言道:“不吃南門粉,不到武岡城”。對于武岡人來說,南門口米粉如同一項不可或缺的標(biāo)配,走過路過,永遠(yuǎn)都不會錯過。

      南門口米粉的名號很有些年頭了,據(jù)《武岡縣志》等史料記載,南門口米粉店的前身是始創(chuàng)于清光緒六年(1881年)的德和粉館,距今已近140年歷史。百余年的歲月沉淀,早已將毫不起眼的樓角小店幻化成一道魅力無窮的風(fēng)景線,食客們在品味米粉的同時,也一同追憶它的文化和歷史。

      說實話,少年時代的我并沒有多少關(guān)于南門口米粉的記憶,說到底還是因為沒錢,正因為此,似乎就很少進過粉店的門。

      雖然那時父親在農(nóng)場當(dāng)著場長,一場之長,手下管著幾千號人,貌似很大的官,但當(dāng)時不比今日,薪水之微薄,手頭之拮據(jù),令人難以想象。再加之母親是半邊戶,家中有好幾口人吃喝,日子過得緊巴巴,再如吃粉之類非正常生活開支的額外消費自然是不在考慮范圍之內(nèi)的。

      在農(nóng)場子弟小學(xué)讀書的時候,很期盼的一項活動就是去農(nóng)場摘茶葉,名曰勤工儉學(xué),因為通過摘茶葉,除了可以集體到城里電影院看一場由學(xué)校統(tǒng)一買單的電影,還能獲得一兩角額外的零花錢。那時候年紀(jì)小,缺乏定性,加之茶葉又輕,再怎么努力一天也摘不到十斤,約摸六七分錢一斤,充其量大概也就是六七角錢。

      通常看完電影后便是自由活動,此時我們便會三三兩兩相約著來到南門口粉店旁,當(dāng)然不是為了吃粉,因為要兩角錢一碗,很多人自然是吃不起的。只是在粉店旁邊的包子鋪買上一個五分錢的熱騰騰的糖包子,斜對著粉店的門站著,一邊砸吧砸吧吃著包子,一邊看著店內(nèi)一碗碗霧氣騰騰的粉,聞聽著不絕于耳“唆唆唆”的吮吸聲,過足了眼癮,方才離去。

      當(dāng)然,小時候也不是一次也沒進去過,記得有一年過年,大伯一反常規(guī),將平素請親戚們晚上看電影的慣例改成了早晨去吃粉。

      那天,我與堂哥、堂妹、三哥以及大伯、父親一大早走進了當(dāng)時很是破舊的南門口粉店,店內(nèi)早已排起了長龍,我們幾個尋一油污污的餐桌坐下,大伯則去排隊,于購票窗口用錢換成竹制的牌子,然后拿著牌子繼續(xù)排隊等候,待輪到我們的時候,早已是饑腸轆轆。

      粉一上桌,我們便狼吞虎咽,以風(fēng)卷殘云之勢三下五除二吃個精光。所以,你要問我兒時的南門口米粉的味道,我真的答不上來,因為太迅猛太利落,以至于還沒分辨出啥滋味,便已偃旗息鼓。

      記憶中,真正細(xì)品南門口米粉,大抵是工作后的事了。

      每次回到武岡,對于美食,目標(biāo)很明確,首當(dāng)其沖便是南門口米粉,其次便是血漿鴨、鹵菜等。

      每當(dāng)此時,二哥便會嚴(yán)陣以待,因為住在離粉店較近的地方,他早早地就在那里占位候著,同時不忘打電話催促我們:快點哦!人越來越多啦。我與妻子、三哥三嫂一干人等,急火火地從商三街出發(fā),沿著武強路到樂洋路,途經(jīng)城門洞子、驤龍橋,再穿過三排路四排路,來到水南橋旁的南門口粉店。

      店里通常有牛肉粉、瘦肉粉、豆腐粉、三鮮粉、酸辣粉,我所吃的永遠(yuǎn)一成不變——牛肉粉,很大的一碗(謂之海碗),紅通通且鮮亮鮮亮的辣油湯,潔白如玉的粉絲上蓋著蔥花、香菜,一股熱騰騰的清香撲面而來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觸及到味蕾,身體里每一個毛孔突然興奮起來,口水霎時間幾欲噴涌而出。

      粉與別處的不同,細(xì)長均勻、柔中有韌,吃起來生脆而有嚼勁;豬大骨熬制而成的湯汁十分濃稠,看似通紅一片,實則并不是特別辣,入口粘且香爽;再輔以香菜、蔥花的清新生鮮,紅白綠相生相融,讓整個吃粉的過程都充滿了張力。

      店里吃粉的人們大多都很專注,一個個埋著頭,或細(xì)細(xì)品味,或大快朵頤,斯斯文文者有之,粗俗魯莽者有之。其間說話者寥寥,即便說,也只是偶爾蹦出幾個極為簡單的詞匯:“好吃”!“爽”!彼時,店內(nèi)“唆唆唆”的吮吸聲此起彼伏、連綿不絕,宛如一首樸素和諧的交響曲,氣韻悠長,余味不絕。

      有人說,既然如此鐘愛,何不一次吃個痛快。實則不然,俗話說的好:喝酒三分醉,七分飽,八分待人剛剛好。吃南門口米粉也是同樣的道理,只有對美的感受恰到好處,留些許似是而非的“缺憾”,方可才有下一次的滿腔期待,然后又將會是新一次美好的尋味之旅。

      如今,走過了百余年的南門口米粉依然風(fēng)生水起,越來越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活力。

      無論時光如何變遷,一碗南門口米粉,是所有武岡人記憶中最純正的味道,也是所有外地漂泊的游子剪不斷理還亂的縷縷鄉(xiāng)愁。

      余光中說,鄉(xiāng)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;我說,鄉(xiāng)愁是一碗熱辣辣的南門口米粉。只有吃上這碗南門口米粉,這份愁或許才有可能暫且有盡頭。

      (作者:曾錦標(biāo),武岡人,先后畢業(yè)于湖南師范大學(xué)、暨南大學(xué),現(xiàn)就職于廣州醫(yī)科大學(xué))


      weixin

      掃碼關(guān)注

      官方微信公眾號

      掃碼關(guān)注

      官方新浪微博

      掃碼關(guān)注

      官方抖音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