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網(wǎng)新邵站8月11日訊(通訊員 隆清泉 袁光宇 劉安平) 俗話說:“親兄弟 ,仇妯娌。”然而在新邵縣嚴(yán)塘鎮(zhèn)新塘村11組 ,陳喜云 、曾義群這對年齡相差5歲的妯娌 ,卻在25年的共同生活中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孝悌之歌。
和睦 兩家合成一家過
8月7日 ,新塘村蘇家四嫂陳喜云和五嫂曾義群兩家都在裝修新房。但中午招待裝修師傅的時候 ,卻只有陳喜云一家在做飯。
“建房裝房的時候,還有每年‘雙搶 ’的時候,我們兩家經(jīng)常是輪流做飯,這樣既省時省事又省錢,大家心情也高興。”快言快語的曾義群說。
在新塘村,提起蘇家四嫂、五嫂這對“金牌妯娌”,村民無不交口稱贊。陳喜云、曾義群本是先后從不同的村嫁到新塘村蘇家,因為嫁給了蘇家親兄弟,從此兩人從陌生人變成了親如姐妹的好妯娌。今年50歲的陳喜云性格內(nèi)向,為人謙和,是操持家務(wù)的一把好手;45歲的曾義群為人干練,熱情爽朗,是蘇家叫得響的“外交官”。這對一里一外的好搭檔,總是你想著我,我想著你,誰家有事都會出手相助,25年來從沒紅過臉。
陳喜云和曾義群兩妯娌房屋相連,不光逢年過節(jié),平時兩家人也經(jīng)常在一起生活。外出趕集,兩人結(jié)伴同行;插秧打禾,一起忙完一家的再忙另一家的;就連今年修建新房,也是先修完陳喜云家的再修曾義群家的,修房的時候兩家娘家人都同時過來幫忙。曾義群雖然略顯潑辣,卻是天生的“青光眼”,每當(dāng)早晚光線不足就看不清方向。這時,陳喜云就成了她的“活拐杖”。村民們經(jīng)常看到,每天早晨天剛亮,曾義群出門賣魔芋豆腐時,陳喜云總跟在身旁,有時幫她挑擔(dān),有時幫她收錢。
“我們兩人能一起嫁到蘇家,是我們前世修的緣。”妯娌倆異口同聲地說。
和諧 妯娌爭著敬二哥
“喬老爺,今天上哪個弟弟家吃飯去?”“今天上老五家吃,明天老四要我上他家吃飯去。”蘇家一共有五兄弟 ,按年齡從大到小依次是蘇移生、蘇喬生、蘇節(jié)生、蘇坤生、蘇文明。由于蘇喬生終生未娶,是個五保戶,加上從小眼睛不好,隨著年齡的增長耳朵慢慢也不靈了,現(xiàn)在65歲的他更是患上一身疾病,生活很難自理。由于從小不能像同齡人一樣去讀書、學(xué)技術(shù)、下地種田、外出務(wù)工,因為這些,陳喜云和曾義群嫁到蘇家后 ,就對這位二哥充滿了同情。
“兄長如父。父母去世后,我們就把二哥當(dāng)做自己的父親看待。”兩妯娌說。在原先分開居住的日子里,每到蘇喬生的生日,陳喜云、曾義群都會按照當(dāng)?shù)匦⒕蠢先说娘L(fēng)俗,稱一塊肉、買兩包糖、提一袋新鮮水果,送到蘇喬生手中。
在去年“5·25”洪災(zāi)中,蘇喬生和四弟、五弟家的老土磚房都倒了。今年老四、老五家的新房相繼建好后,陳喜云和曾義群兩人爆發(fā)了25年來的第一 次“爭吵”:兩人爭著要將二哥搶到自己家去居住。最后的結(jié)果是曾義群以自己更年輕為由搶贏了。新塘村村干部聽到兩妯娌爭著贍養(yǎng)婆家哥哥的消息,深為感動,經(jīng)商議,將用于幫助蘇喬生建房的兩萬元民政扶助金直接補貼給了曾義群家。
和美 兩人共同養(yǎng)外婆
陳喜云的外婆今年已經(jīng)95歲了,育有三女,但時至今日,除了陳喜云父母還健在外,其余兩對姨夫姨媽都已去世。
今年年初,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,陳喜云將外婆從遠在釀溪鎮(zhèn)的楊世村接到了新塘村。為此,陳喜云的母親都提醒她:外孫女照顧娘家外婆,自古沒有的事,你可要仔細想清楚??!”可曾義群支持她:四嫂,不要怕。你外婆就是我外婆,往后我們一起照顧她老人家。”
從此 ,陳喜云、曾義群共同擔(dān)負起了共同照顧高齡外婆的責(zé)任。陳喜云悉心照料自己的親外婆自不用說,就連曾義群也是今天送一些好吃的過來,明天又扶著老人出門曬曬太陽。尤其是當(dāng)陳喜云不在家的時候,曾義群更是全權(quán)承當(dāng)起了照顧外婆的義務(wù)。殺雞殺鴨,過年過節(jié),隨便什么時候有點好東西,他家五嫂都不會忘記我。”外婆癟著掉了牙的嘴夸獎曾義群。
曾義群剛把外婆接到新塘村的時候 ,老人已不能走動。而在妯娌倆無微不至的關(guān)懷下,如今,老人居然耳不聾、眼不花,還能幫忙看看門、做點小家務(w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