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編者按】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,我市涌現(xiàn)了一大批先進典型。為充分發(fā)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,8月下旬開始,本網(wǎng)站在內的我市主要媒體對一些先進典型開展集中宣傳報道,用身邊人的事跡教育身邊的人,推動我市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,促進邵陽全面發(fā)展。
正在工作中的何志軍。
何志軍上門做工作的拆遷戶名單。
為了推進項目工程建設,為了更深一步了解拆遷戶情況,為了更好地解決拆遷戶在生活中出現(xiàn)的各種困難,他過著“辦公室——工地——拆遷戶家中”這種三點一線的生活!
三年多來,他將大部分的雙休日奉獻在項目推進上;“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,對得起拆遷戶”、“我是一名公務員,所有公務員都是服務員”,這是他鏗鏘的話語。
他叫何志軍,現(xiàn)任邵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,是一個有著近四十年黨齡的老黨員,2010年至今兼任邵陽國際大酒店(湘林溫德姆至尊豪庭大酒店)建設和六嶺公園建設及周邊棚戶區(qū)改造的兩個市重點項目指揮部的常務副指揮長,負責兩個項目的拆遷安置和矛盾調處工作。
8月26日,記者見證了何志軍的工作歷程。
汗水,在邵陽國際大酒店項目揮灑
邵陽國際大酒店項目是邵陽市2010年簽約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,涉及雙清區(qū)的云水、石橋兩鄉(xiāng)五村,村情復雜,是最早一批面臨全市全面廢除安置地安置政策的項目,同時也是要轉向跨村集中異地安置的第一個項目,群眾在思想上難以轉變,工作難度非常大,何志軍同志進入指揮部擔任副指揮長主持征地拆遷的日常工作后,該指揮部完成了征地395畝,拆除房屋107棟,遷墳672座,酒店主體工程提早4個月封頂,整個項目未出一起惡性事件,未出現(xiàn)一人上訪。
何志軍看望農科站村住在臨時安置房的拆遷戶 。
肥田村“拆遷第一戶”吳發(fā)祥向記者講述拆遷歷程。
云水鄉(xiāng)肥田村吳發(fā)祥這樣說:“我在退休前擔任云水鄉(xiāng)黨委副書記工作,我的家在肥田村,正好是邵陽國際大酒店項目范圍內,是第一批面臨拆遷的拆遷戶,當時還正好趕上由以安置地轉變?yōu)橐越?jīng)營性門面+住房為主的安置,在老百姓心目中覺得有田有地才是生活的觀念根深蒂固很難轉變,所以拆遷工作非常艱難。”
在他的記憶里,何志軍只要一到晚上和雙休日就來到我們村里,有時候遇上下雨天,穿著靴子也來,“他工作起來那么有干勁,所以我心中也很佩服他”。在2012年6月,吳發(fā)祥成為第一戶搬遷的拆遷戶,并主動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做工作,說服他們搬遷。
正在建設中的安置房。
視察酒店裝修工作
湘林溫德姆至尊豪庭大酒店總經(jīng)理周志宏感慨不已:“酒店從2012年破土動工開始到2013年7月28日封頂,其中拆遷問題是一大難題,在此期間,何正軍同志凡事親力親為,不管是征地拆遷方案、拆遷資金還是拆遷矛盾,甚至連酒店主體工程建設設計中,投資方與建設方之間發(fā)生的矛盾,不管刮風下雨,一個電話就第一時間趕到現(xiàn)場解決問題,所以不管是我們建設方還是老百姓,對他都十分佩服。”也是因為這樣,整個工程提前了4個月完成,大家都稱他為‘老黃牛'”。
精神,在六嶺公園恢復性建設項目彰顯
該項目是市政府2005年“邵洽周”簽約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,占地面積95畝,規(guī)劃建設面積為38萬方,總投資20個億,是集“六嶺春色”古跡恢復、公園擴建、六嶺小學、少兒圖書館、110KV變電站建設及周邊棚戶改造開發(fā)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,系邵陽市“十大民生重點建設工程”,也是我們邵陽市棚戶區(qū)改造的重點項目。
該項目以社情復雜,任務艱巨、時間跨度長、遺留問題多、攻堅難度大著稱,號稱“邵陽市拆遷工作第一難”,2013年8月何志軍擔任了該項目副指揮長以來,對該項目二期余下的58戶的拆遷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。
大祥區(qū)六嶺項目指揮部原副指揮長江仲元這樣說著自己的“敬佩”,“所有的工程項目都面臨一個拆遷難的問題,六嶺項目開工8年,拆遷工作就進行了8年,我做過這么多拆遷工作,六嶺項目我可以講是“邵陽第一難”,第一它是老城區(qū)建設,居民住得密密麻麻,拆遷戶多;二是時間跨度大,至今歷時8年,遺留問題多,在這種難上加難的環(huán)境下要推動拆遷簡直是“難于上青天”,但在六嶺項目工作期間何志軍同志敢于擔當、敢于負責、敢于面對,樂于奉獻的精神讓我們真心佩服,這也是焦裕祿精神在我們身邊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”
六嶺項目施工現(xiàn)場。
六嶺項目安置房正在綠化建設中。
邵陽大漢置業(yè)有限公司總經(jīng)理潘安民詮釋著何志軍精神,“他2013年8月份到我們指揮部主持工作的時候,當時我們正面臨四大困難,何志軍同志調整思路,通過調查研究后發(fā)現(xiàn),六嶺項目是一個民生工程,公益性強,改為由政府征收,這個思路的改變大大推進了工作,借助市紀委“九條規(guī)定”,把符合九條的國家工作人員通過跟他們單位的領導去做工作來說服,通過這些同志帶頭搬遷,又帶動了其他的拆遷戶的拆遷,一下改變了風氣,拆遷工作由“被動”改為“主動”;何志軍同志親力親為,與‘釘子戶'促膝談心,第二期58戶有18戶是他談下來的,這種扎實的工作作風非常值得我們學習”。
站在涼爽安置房廣場接受了記者的采訪。
拆遷工作是一項非常繁瑣而且復雜的工作,多年的調解工作中,何志軍用愛心去感化拆遷戶,用政策去教育拆遷戶,用心血和汗水去化解拆遷戶的一個個積怨和矛盾,為維護項目工程的社會和諧穩(wěn)定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。也正是何志軍這種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、依靠群眾、尊重群眾、關心群眾利益的作風,極大的鼓舞了身邊的同事,同時也感動了群眾,贏得了群眾對項目工作的支持。
【先進感言】何志軍:“政策宣傳到位、拆遷程序規(guī)范、補償標準公開,工作不厭其煩”,這是我作為一名拆遷工作者一直秉持在心的格言,我是一名公務員,所有公務員都是服務員,我們一定要保障拆遷戶切身利益不受損害,所有的一切都嚴格按照征賠政策來做,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,對得起拆遷戶。”